合肥皖维助孕网

合肥皖维助孕网

二十四节气 | 立夏到,吃三鲜

  当太阳到达黄经45°,意味着北半球的春天过去了。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,开始的意思。立夏表示告别春天,进入夏天了。

  余世存在《时间之书》里写,无论南北差异如何大,“立夏”都是农耕社会极重视的节气,周朝时,立夏这天,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“迎夏”,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。

  我朝植物私塾创始人张新宇抱怨:问了一圈,除苏州外,大部分地方都说立夏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,都要去农忙了,张新宇纠正我:农忙就是立夏最大的活动。

  不禁恍然。

  张新宇最近在位于良渚的办公室里张罗着植物私塾的“节气”课程。在良渚,“立夏”那天要吃立夏饭

  立夏饭本身没什么特别,无非是吃当地最新鲜的东西。比如在临安,这碗“立夏饭”里必有笋,这种笋还有个特别的名字,健脚笋,寓意吃完后就要去干活了。

  良渚立夏饭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当天大家不在屋里生火做饭,一定要去屋外,用石头垒一个灶台。也是立夏这一天,大家不计较是否介入了别家的地盘,甚至可以去别家田地里采菜

  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成因,《礼记·月令》早就说得很明白了,“蝼蝈鸣,蚯蚓出,王瓜生,苦菜秀”。立夏一到,温度合适,可以进行户外活动了,日照够了,农作物生长旺盛。青蛙聒噪迎夏,蚯蚓忙着翻松泥土,乡间田埂的野菜争相出土,大自然欣欣向荣。

  然而,如今村庄的居住模式变了,节气赖以存在的场景也不成立了。正所谓,物无妄然,必由其理。

  在江南,立夏意味着正式进入雨季,雨量日均增多。“多插立夏秧,谷子收满仓”,南方早稻插秧的农忙就在此时。

  在松阳担任全息自然农法督导员的李明山提到两句古话,“立夏不下无水洗秧,立夏大下大水冲坝”,“立夏晴要雨到清明”,说的都是立夏对于接下来晴雨天的决定性意义——立夏这天如果是晴天,接下去也会以晴为主,甚至到第二年的清明节气才会下雨,需提防干旱;反之则要当心大水,冲毁水坝。

  至于别的,李明山也是这句话:没什么特别啦,立夏时节大家都去忙啦。

  不过,我们注意到,在立夏这个时间段前后,松阳人有吃乌饭的习惯,但定义乌饭时间用的是农历,今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阳历5月8日,和5月5日立夏只差了3天。

  “四月八,取柴汁蒸乌饭”,柴汁就是一种叫南烛柴、乌饭柴的树叶捣碎取的汁。农历四月初,南烛树叶正好长得茂盛。

  黄永松曾应松阳政府邀请,带领其“汉声”团队编撰《松阳传家》一书。书中提到,松阳山区百姓,常常在四月初八日烧制乌饭时,多烧一些,烧“坚”一些。自家食用、馈赠亲友外,多放在篮中挂于通风处,有的装在“蒲焯”里,可以存放好几天不变质。

  既然说到了吃,对生活品质有讲究的苏州人就有“立夏尝三鲜”的习俗。至于“三鲜”是哪三样,众说纷纭,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叶正亭在其著作《吃在苏州》里从多个维度释意了“三鲜”。“地三鲜”是苋菜、蚕豆、蒜苗;“树三鲜”是樱桃、梅子、香椿;“水三鲜”为鲥鱼、刀鱼、河豚。《风雅四季,苏州节令民俗》里也认为,“三鲜”就是“三新”,家家户户都要用樱桃、青梅、穗麦这三样时新食品供奉祖先,

  说法很多,但蚕豆被认为是“三鲜”之一的拥戴者较多,因为苏州人实在太爱吃蚕豆了,而蚕豆的季节很短,一般只有7-10天,所以当地人夸张起来,一天要去两次菜场。

  “立夏前一个多月,苏州菜场就有蚕豆了,但那不是本地的,不好吃,苏州人一定要在立夏那会儿,吃本地蚕豆,天天吃豆”。在苏州凯悦酒店工作的本地厨子Oscar说,时间一到,他就会去葑门菜市场买蚕豆,上午下午两趟是真实存在的。吴江青、太仓牛踏扁两个品种最有名。最主要看新鲜度,最好是当天采摘,且未满两小时,豆荚的叶柄还没发黑的。

  除了蚕豆,立夏前后,他也会采购新鲜蒜苔、红苋菜,以及肉,Oscar对于到底是哪三鲜没有执念。

  苏州人对吃肉一直有时令的讲究,才有了春天酱汁肉、夏天糟肉、秋天扣肉、冬天酱方的习俗。在春夏交接的“立夏”节气里,也有专属的肉,Oscar认为,那就是南乳汁肉。

  南乳,就是腐乳,用的是苏州本地产的玫瑰花做成的玫瑰腐乳,香气浓郁。做法和酱方差不多,但在焖好以后有个蒸的过程,所以肉很嫩很酥,而且没有油,适合天热起来吃。Oscar做过一道创新菜,腐乳肉配蚕豆泥,用的都是立夏的时鲜。

  立夏吃咸鸭蛋是很多地方的传统,在古人看来,夏天是个疾病高发的可怕季节,所以,吃蛋就是希望让疾病滚蛋。Oscar和叶正亭都提到,他们年幼时,几乎每家母亲都会在立夏前夜用有色的棉纱线编织几个装蛋的网兜。立夏一整天,孩子们的胸前都会挂着这枚蛋,要到晚饭时间敲开吃。

  舟山也有编织网带、把蛋挂胸前的习俗。正在舟山全岛陆续展开为老年人拍婚纱照摄影计划的evi记得她小时候,在立夏的头一天,家里人就会用野山茶来煮蛋,熬到第二天,或放在火缸里焐。她自己很小就会编蛋套笼,装了蛋挂胸前去学校,小孩子之间来拼蛋,哪个蛋壳先碎哪个就算输,赢了全班的人就是“蛋王”。

  节气带给现代人的,很大一部分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,那代表了快乐却不富裕的年代。过去,Oscar还会在立夏前自己腌制草鸡蛋,偶尔还会做鹅蛋。

  “以前物资不丰富,一个蛋都要变出花样来。”但是Oscar也遗憾,现在节奏太快了,物流也发达,很多时候觉得,也许买现成的更方便?

  说过了吃,就要考量一下体重问题。很多地方都有立夏秤重的习俗,不过苏州人的解释听上去更养生,更滋润,一看就是江南富庶地。

  “因为江南湿热,有疰夏一说,体重会减轻,所以在立夏立秋称两次体重,就会知道夏季过的好不好。”Meg曾在五星级酒店负责对外传播,对她而言,酒店要做好,必须理解当地地理风俗。

  “湿气是水分啊,那到底是轻了好还是重了好?”我们问。

  “都不是,主要看疰夏瘦了多少,然后贴秋膘。”Meg回答。

  “疰夏”是吴语,指的是入夏后,食不香、寝不安。《风雅四季,苏州节令民俗》一书里有个好方法可以防止疰夏——立夏日向七家邻舍乞讨茶叶,用隔年除夕撑门炭烹水泡饮“七家茶”喝了。

  生活在城市高楼里的人关照节气,多少有点风雅的味道,毕竟已不需要参考节气来指导农事。

  最风雅的莫过于“饯春宴”。立夏那天,苏州人用一顿时鲜和春天告别。时鲜包括烧酒、酒酿、海蛳、面筋、芥菜、白笋、咸鸭蛋等。有点林黛玉葬花惜春的味道。

  “父亲的水稻田”发起人、作家周华诚曾在文中从饮茶说立夏。他读清人孔尚任的《节序同风录》,注意到里头用很大篇幅讲饮茶,还提到松萝、陆安、安化、天池、龙井、顾渚、武夷、罗岕、北源、虎丘、蒙顶,“品牌”不同,但都是绿茶。书是好书,只不过孔尚任在辑录之时,没有具体注明某一风俗习惯的地理方位。中国地大物博,习俗差异太大,你要不说清具体的方位,有一些东西还是叫人如坠云里雾中,不足为日常生活指导之用。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上一篇: 英国留学难度是否增加?
下一篇: 航天员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状态良好
隐藏边栏